#我們在對話中學習
「腳踏實地--認識民雄的其中一種方法」
來到民雄,認識民雄嗎?認識民雄有一百種方法,這次,要開啟你的五感,腳踏實地認識民雄。
講者 :重構大學路團隊
日期 :10/4(三)
時間 :14:00 - 16:00
地點 :民雄街區
歡迎踴躍前來聽講!
✯ 當日演講文字紀錄 ✯
紀錄:林煜萁、蔣泳銓
腳踏實地,認識民雄
今天走出教室,實地探訪民雄,走讀鄉村,由重構大學路計畫的三位助理,廖培伶、黃顯淨、呂慈芸為大家介紹我們所不知道的民雄。重構大學路計畫是為了執行的社會責任計畫所創建的團隊,在這五年中,跟農夫、鄉民做許多文史調查,並與七星藥局合作,創建辦公室,參與公共事務,探究地方的文化,尋求在地發展的可能性。
嘉義縣的民雄鄉,舊稱打貓,位於嘉南平原,是嘉義縣境內人口最多的鄉鎮,這裡有28個村,主要核心有三個村落,分別是東榮村、西安村、中樂村,是經濟中心,內有廟宇、火車站、行政中心等。鳳梨、鵝肉、肉包,是許多人對於民雄的初印象,但這些都是近晚30年來才盛產的食物。早期的民雄可以用一句俗語來表達:「虱目魚,會擋火車」,當時的鄉長看到火車站、省道此地優勢,成立魚市場,凌晨四點開始叫賣,結束後再利用火車運送漁獲,但有時趕不上火車車班,他們會送站長虱目魚「打通關」。交通發展也連帶影響著經濟發展,也因為市區有菜市場,熱鬧滾滾。不過,隨著環境改變,再加西螺大橋,改變了通過濁水溪的方式,而中山高速公路的通車,夜行貨車可以運送農產、漁產等,民雄的魚市場逐漸沒落,現已停止營業。
民雄市場相互帶動的歷史與人潮
從街道進入民雄市場,老市場的規模雖不大,但非常純樸,市場裡的飲食、雜貨、糕餅等店家也有數十年歷史。黃顯淨學姊帶我們來到了第一攤,是「勝珍馨」百年餅舖,保留日式與台式傳統的味道,無論是日治時期傳承下來的食物,或是充滿特色風味的台式綠豆椪、蛋黃酥、鳳梨酥都頗受歡迎,純手工製作的正宗和菓子,都是店內招牌伴手禮,不過這並不只是一間餅舖,它服務著各村里的人們,網絡各個村民,連結在地。
「勝珍馨餅舖」百年餅舖。攝影/林煜萁
第二攤來到在地人吃早餐的58號「澤雄麵食攤」,也是製麵廠,民雄有名的食物就是椪皮麵,就是豬皮炸得酥脆後,然後慢慢地燉滷,把豬皮滷的金黃軟爛,吃起來像麵筋,利用剩餘的食物做成,非常惜物、惜食的。管中祥教授提到,曾詢問澤雄老闆要不要搬搬店面,但老闆並不想要搬離,因為他認為這個攤麵,可以跟客人近距離聊天,聊他們的人生故事,儘管是一間小小的麵攤,卻承載著許多人的記憶,不過近期因生涯規劃結束麵攤生意。
第三攤,來到勝美專營服務百貨經營65年,阿嬤分享到過去賣學生制服最多。第四攤,來到Bar Door to The Past,這個地方曾最早是布行,後來租給重構大學路與七星藥局老闆合作舉辦老照片展,打破展覽既定印象,舉辦在市場裡,拉近距離,邀請鄉親村民一起觀賞。現在改為民雄市場老宅裡的低調日式小酒吧,有獨有的民雄味道。
民雄-大士爺廟。攝影/蔣泳銓
大士爺顯靈護民雄
大士爺廟是民雄的信仰中心,也是全台唯一主祀大士爺的地廟宇,負責監督普渡需要鎮壓的鬼魂。據說大士爺原為惡鬼的頭目,後來被觀音大士降服,但也有人相信大士爺就是觀音大士化身。,大士爺神尊手持四角令旗,代表來自四方的孤魂野鬼皆要聽令,而姿態為坐姿,代表是主令神,相傳是嘉慶君遊台灣,走到民雄,感受到「天上聖母」的神恩,他特意委派一位擁有卓越技藝的師傅前來,承擔興建一座廟宇的任務。這座廟宇成為人們供奉頂禮膜拜、祈福和表達敬意的場所。每年的農曆七月,民雄都會舉辦大士爺祭,此時,大士爺會以紙糊的形象供奉在這邊,第一天會開光、第三天會火化,象徵著大士爺帶著各方「兄弟」離開,還地方太平。
管中祥教授解釋進廟有特定禮儀規範,任何廟宇都要從右門進左門出(以人面對宮廟的角度),以視尊敬,踏入大士爺廟的內部,看到戰爭痕跡,一塊彈片保留在廟內,以廟宇而言,此情景無疑引起我們的興致,後來得知原來在1945年,美軍轟炸民雄,當時,大士爺顯靈,擋下了一顆炸彈碎片,碎片直插樑柱,保護了當時的信眾與居民,大士爺廟決定保留此歷史痕跡。廟內的正殿除了大士爺外,同時也有韋陀、伽藍菩薩及十八羅漢尊者的神像,每一處都被設計得莊嚴肅穆。
柳相命館。攝影/蔣泳銓
家喻戶曉的柳相命館
在民雄市場附近,有一塊藍色招牌掛在樓旁,上面寫著「柳相命館」四字,乍現看來是平平無奇的民宅,其實是民雄當地非常有名的相命館,就連前任總統蔣經國、陳水扁,也曾找柳相士算命,據團隊介紹,柳相士年少時看見受美軍轟炸而喪命的女屍,其後他把女屍入土埋葬,當天晚上就受夢所托,表示願意幫助柳相士成名達貴,但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此後,柳相士獲得了可以看見過去及未來的能力,但其視力也逐漸消失。
柳相命館一樓是掛號的地方,因為柳相士聲名遠播,因此,排隊掛號的時間往往以「天」為單位進行計算,竟帶動起附近的經濟,不少人為此投宿在火車站附近的旅館或是到附近的火雞肉店用餐,而二樓是改命的地方,三樓則是柳相士算命的地方。遺憾的是,柳相士於2013年離世,目前柳相命館也變成其後人的自家住宅,但時而也會協助舉辦活動,讓更多人暸解柳相命館過去的事蹟。
七星藥局。攝影/蔣泳銓
那些相傳打貓街歷史的人
最後,我們來到七星藥局,目前已是第三代的接棒人,從重構大學路團隊口中得知七星藥局保留了許多民雄的歷史古物,老闆除了是藥師,也積極投入重現打貓街的歷史。
當天因學生人數眾多,沒有進入藥局內參觀,但藥師也熱情的與我們揮手,從外觀上來看,除了招牌標明是藥局外,其他部分更像是一間古玩店或精品店,仿佛充滿濃濃的歷史的故事,與我們一般認識的藥局大為不同。
在七星藥局一旁,就是我們這次走讀歷史的終點「一樂酒家」。一樂酒家創於1943年,當時遭逢戰亂,附近曾炮彈轟炸,老闆仍堅持營業。當時酒家屬於高檔場所,政府收取酒家的稅務相當高額且嚴苛,只要超過兩百元以上的消費,就要被徵收20%的收入,直到1967年代經營不善,正式結業。
值得一提的是,一樂酒家後來被七星藥局買下,保留酒家的建築且計劃逐步翻新,部分空間成為重構大學路團隊的辦公室,過去與未來也在此刻產生交集,傳承打貓街歷史。
✯ 問答Q&A ✯
Q1:為什麼保生大帝廟是面對城門,而不是面對城內?
A1:西安村的東邊街內稱下街,而西邊街外的部分稱後莊,整個後莊也是街外部分的信仰中心,所以不會定義保生大帝廟是街內的信仰中心,這也是保生大帝廟面對城門的原因。而西安村的東邊,城內的部分是以媽祖廟為主要的信仰中心。
Q2:想暸解一些民雄除了酒家以外的娛樂措施?
A2:以前民雄全聯附近有保齡球館,70到90年代間,在民雄市場的後方,也被人稱為撞球街,提供撞球娛樂。
Q3:中正大學的建立對於民雄有什麼影響或改變?
A3:從經濟角度而言,學生的流入增加了當地的消費能力,也間接改變了產業的性質,例如:出現更多的手搖店與夾娃娃店,同時引入了不同國外企業的發展,如星巴克、麥當勞等。在草根行銷的課程中,曾經有學生團隊以七星藥局第二代藥師吳嘉文先生的手繪70年代職業明細圖為範本,再一次進行對照更新,暸解目前哪些店家已消失或是否有新興的店家出現。
雖則如此,凡事得失相伴,據鄉公所統計,民雄人口有七萬多人,從表面上來看是一個高齡化的鄉鎮,但仍有兩萬多的外來人口,包括學生,是沒有被計算在內,而在民雄,尤其是豐收村位置,發生車禍的機率也因學生的出現而增加,其中原因是來自於學生與鄉民間的生活差異。對於學生而言,道路是學校與住所的往返通道,會以較快的速度通過,而對於鄉民來說,這裡是日常生活的地方,屬於家的一部分。而這也是重構大學路對於未來的一個盼望,期待能縮短學生與鄉民對於民雄的認知不同,讓兩者更能暸解對方,一起為民雄作出貢獻。
活動現場照片。攝影/蔣泳銓、林煜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