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C-CLUB 演講]夏曉鵑/政大社工所教授:「從「新娘」到「老娘」--如何當個有學有術的人」

 

10/18 C-CLUB 演講

#我們在對話中學習

從「新娘」到「老娘」--如何當個有學有術的人

夏曉鵑不僅多次獲得學術獎項,也把知識於日常生活中實踐,在美濃創立「外籍新娘識字班」,和新移民女性的一起成立「南洋台灣姊妹會」,現在還和這些媽媽們共同製播Podcast,時間有限,生命有限,她是怎麼辦到的?她又是如何成為有學有術的人?

講者 :夏曉鵑/政大社工所教授
日期 :10/18(三)
時間 :14:00 - 16:00
地點 :社科院 R227

歡迎踴躍前來聽講!

 

CC

✯ 當日演講文字紀錄 

 紀錄:陳芊綺

有人問:為什麼要從事社會運動?

夏曉鵑從1994年以來開始研究外籍新娘的議題,每當有人問她:為什麼這麼熱衷於社會運動?夏曉鵑總是回答,對自己來說,從事社會運動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是打從心底覺得應該要做的事,真要叫她講出什麼大道理?也無從說起。在世新大學任教後,夏曉鵑本想退休了,但有次和前輩的聚會當中,被一句話改變了日後的生涯選擇,前輩說:「我們這一代就像是活化石一樣」。夏曉鵑才意識到,現代的學術訓練逐漸走向專業化,對於特定議題的關注度已經不如以往。因而認為,自己有「保種」的義務,即便從事學術研究對當時的她來說就像是靈魂拷問,但考量到現在大環境並不好,還是必須培育下一代才行,於是決定轉任政治大學社工系,持續學術研究。

 

一首道出移民姐妹在異鄉的心酸:媽媽早安

夏曉鵑多年前成立了南洋台灣姐妹會,希望姐妹會能夠給予這些移民姐妹支持,並於2016年推出了「我並不想流浪」專輯,封面特別選了帶有東南亞風格文字設計,希望透道出這些南洋姐妹的心聲,訴出落地生根的願望。夏曉鵑分享了其中一首歌「媽媽早安」,引出許多東南亞新二代會遇到的困境,一些對台灣人來說再正常不過的平凡生活,對他們來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演講畫面演講畫面

姐妹會出了音樂專輯、拍攝紀錄片、到現在的成立podcast與youtube,希望透過不同的媒體觸及到不同的族群,而南洋姐妹會也確實發揮了自身的引響力,成功的帶動政府修正《國籍法》。

 

新移民不該是媒體所建構的「低劣他者」

夏曉鵑提到,「外籍新娘」在1990年代在台灣被當成一種標記,也被連結成社會問題製造者,而且特別指的是來自於東南亞或是大陸嫁到台灣的女性,當時的社會風氣認為不該浪費社會資源在這些人身上,甚至會將小孩發展遲緩等等標籤與這些少數族群的人連結在一起。夏曉鵑說,我們沒有去思考,現在台灣長照、低生育率社會問題,若沒有這些新移民來到台灣,是否會更早就發生呢?在這個資本主義的社會之下,媒體只會將這些少數族群貼上污名化的標籤,導致他們面臨經濟困難、社會孤立等結構上的問題。

 

理論上新娘只需要當一天,但她們當了一輩子

演講畫面演講畫面

夏曉鵑在1995年於高雄美濃成立識字班,希望新移民姐妹能夠解決最根本的語言問題,在日後也結合了更多的表演方式,劇團表演、歌唱表演等,透過不同的培力形式,讓她們能夠真正地為自己發聲。夏曉鵑主編的「不要叫我外籍新娘」,書中圖文並茂,收錄了姐妹們自己的繪本、插畫以及心情故事,後來拍成了電視劇。

 

夏曉鵑在演講中講述南洋姐妹會過往的經歷,也分享姐妹許多的作品,如繪畫、劇場表演、專輯或是書籍等等,現在也成立了podcast頻道「移?老娘開心房」,邀請許多新二代到節目中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感動了許多聽眾,這些交流的場合,無論是線上的或者是實體的,著實地鼓勵了許多姐妹敞開心房,願意站出來與他人交流。

 

研究跟實踐,是在同時發生的

夏曉鵑最怕大家問她「最近在研究什麼?」 對她來說,不會特定去找一個主題、計畫去做研究,而是從生活當中找到問題。對夏曉鵑來說,實踐的過程裡會一直找到問題,實踐跟研究,是在同時發生的。

 

 問答Q&A 

Q1:好像沒有聽過所謂的「外籍新郎」,是因為台灣女生不喜歡嗎?還是反映出了台灣男生對於女生的不平等?或者是台灣內部對於東南亞女性的歧視?外籍新娘受到欺負,是不是也是台灣人對於東南亞移民的歧視呢?

A:他不是純粹男性的暴力,因為這不是純粹性別還有階級、國族的問題等,背後是很交織的。但今天沒有時間解釋,那我要說的是,我反對一種把底層男性給污名化的說法。就是我們常常說欸這女生被欺負就是那個男人的錯,那男人其實是底層階級所以才會學到這些,我們就變得把底層階級的男性給污名化了,但其實背後有很多交織的問題。那「外籍新郎」這說法其實也是因為他們人數比較少,因此也比較少會有這種說法。

Q2:現在因為自己本身有在電台實習,其實很好奇聆聽他們的聽眾是哪些人?因為實際上哪些新住民其實不太會使用podcast這種媒介,如果是這樣的話,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A:因為其實大部分姐妹不會使用podcast,所以他們有分別做podcast跟youtube,希望透過不同的媒介能夠觸及到更多的人。

Q3:因為自己本身是念輔諮系的,所以看到這些新住民姐妹們透過自己的力量建立起來很感動,只是想做一個簡單的回饋,今天夏老師所分享的心得對於念輔諮系的自己來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