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小期ETV
歡迎收看第602小期ETV,本期為您帶來以下報導:
Read More
AI陪伴便利背後 心理風險浮現
【記者 張啟敏/綜合報導】
生成式AI在台灣逐漸普及,從查資料到解題應用,甚至成為不少人傾訴心事的對象。無論是大學生或上班族,都有人在情緒低落時選擇向ChatGPT傾訴。然而,AI雖能即時回應,卻不具備真正的情感與專業心理素養,若過度依賴,恐使人忽略真實人際連結。
課時太長?提案縮短上課時長惹爭議
【記者 林佳穎/綜合報導】
今年9月初,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出現一則引發爭議的提案,為改善學生睡眠時長過短與降低學生自傷自殺的風險,應將國高中上課時間改為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此項提案引發社會對目前課程種類過多與學生普遍睡眠不足問題的省思,卻也引發兩方不同看法與改制後影響範圍廣大的爭論。
讓香有餘溫 雲霄厝剖香腳
【記者 林裕恩/嘉義縣報導】
香,在台灣民俗中佔有重要地位。是與上天、祖先溝通的媒介。老一輩常說「香如其人」,香正,方能表達敬意。唯有師傅用心製作,香才具有溫度能承載人們的心意。隨著時代變遷,傳統手工逐漸被機器取代。傳承已久的剖香腳工藝,面臨如何傳承、延續下去的危機。
校園禁菸與吸菸需求拉鋸 加熱菸成爭議
【記者 李紹齊/中正大學報導】
自2025年10月11日起,加熱菸於台灣合法上市,校園內外隨即引發關注。國立中正大學衛生保健組表態將加強校園禁菸管理,透過宣導讓學生了解加熱菸與紙菸差異。無論吸菸或不吸菸的學生,皆對此議題表達意見,顯示加熱菸已成校園新挑戰。
學生會募集二手雨傘 循環利用延續價值
【記者 鄧凱文/嘉義新北報導】
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於近日發起二手雨傘募集活動,蒐集校內閒置或不再使用的雨傘並推出「共享雨傘」,雨傘成為傳遞溫暖與環保意識的媒介。學生會希望透過此行動,讓物品在循環利用中延續價值,減少浪費的同時,也能在同學遇上風雨時派上用場。
嘉義陸橋交通要道 面臨拆除命運
【記者 張蘊安/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的「嘉雄路橋」、「北興陸橋」以及「博愛陸橋」為交通要道,近期因為「鐵路高架化工程」而面臨拆除命運。工程調整不僅影響當地居民與通勤族,也牽動物流運輸動線,陸橋拆除之後將平衡嘉義市東西區發展,也期許能帶來更好的交通規劃。
從斷電事件看租屋糾紛 房客如何自救
【記者 潘品希/嘉義民雄報導】
在外租屋已漸漸成為國民趨勢,然而租賃關係往往牽涉到雙方權利義務,使得租客在面臨困境時進退兩難。因此政府與台電分別祭出免費法律諮詢以及「住宅租屋電費查詢專區」,期望透過多種措施弭平租賃關係中的資訊落差。
偏鄉醫療資源不足 遠距醫療縮短城鄉差距
【記者 王紓綝/雲林縣報導】
雲林小兒科醫師人力不足,每位醫師須照護逾千名兒童,急診與重症資源有限,偏鄉交通不便,使學童健康面臨挑戰。臺大雲林分院推動「偏鄉兒心百里醫情」計畫,以心音與心電圖雲端判讀進行遠距篩檢,期望未來能結合AI輔助,縮短城鄉醫療落差。
有名字 卻無人記得—有名無主屍背後的困境
【記者 曾珮甄/綜合報導】
隨著社會孤立現象增加,「有名無主屍」案例逐漸增多。這些身分已確認卻無人認領的遺體,不僅反映出獨居老人、精神疾病患者或身心障礙者等弱勢群體的處境,也顯示了家庭功能缺失、社會資源不足等問題,因此有名無主屍的出現成為一個需要受到正視的課題。
挖土機業者感染離世看見 災區志工安全隱憂
【記者 鄧凱文/嘉義花蓮報導】
花蓮光復受樺加沙颱風影響,豪雨導致馬太鞍溪堰塞湖於2025年9月23日潰堤,洪水及砂石強力沖刷,造成光復市區嚴重淹水,多人傷亡。許多志工自發前往災區協助救災,一名挖土機業者因腳部刺傷感染敗血症離世,也讓志工安全的議題浮上檯面。
驚喜消費蔓延 盲盒滲入日常生活
【記者 羅琪鈺/嘉義市報導】
近年盲盒、扭蛋等「驚喜消費」迅速滲入日常。年輕世代的消費者追求情緒價值與即時滿足,讓盲盒成為兼具娛樂與收藏的文化符號。然而,過度投入恐帶來財務壓力,消費者應設消費預算,讓盲盒停留在「開盒的喜悅」,而非「付錢後的懊悔」。
泳動嘉義 嘉市聯合中小學游泳比賽
【記者 林育瑄/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中小學聯合運動會游泳比賽在9月23日至25日舉行,現場氣氛熱烈,水花與掌聲交織出屬於青春的場景,而在熱鬧比賽之下,嘉義市學生在游泳資源與訓練環境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讓這場運動會不僅是學生之間的競技,更反應出嘉義市體育教育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