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E報第604期

電子報封面

 

中正E 604小期ETV

 

604小期封面

 

604小期ETV

 

歡迎收看第604小期ETV,本期為您帶來以下報導:

  1. 從污名到教育 愛滋風險不分族群
  2. 一捲情懷 網絲肉捲的百味人生
  3. 故宮百年文化風 吹入中正校園
  4. 嘉義製香廠 單車變身百年老店

 

Read More

 

中正E 604小期廣播新聞

 

光復鄉空拍圖

 

樺加沙重創花蓮 近萬噸淤泥何去何從 

 

【記者 張啟敏/花蓮縣報導】

 

樺加沙颱風重創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光復鄉市區遭大量淤泥<註一>淹沒。災後已清出萬噸廢棄物與汙泥<註二>,如何分類、清運與妥善處置,並降低二次污染,成為縣府重大考驗。從環境監測與永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探討花蓮在清淤上的挑戰與困境。

 

Read More

情侶示意圖

 

不婚不生幸福一生?為何現代人不結婚了

 

【記者 林佳穎/綜合報導】

 

近十年,現代人在婚姻與生子的觀念出現巨大的轉變,臺灣的粗結婚率與總生育率呈現逐漸降低的走勢,在社群媒體上也不乏出現「不婚不生,幸福一生」的口號。不婚不生興起的原因分成多種,也受到性別與年齡不同所影響,其中包含自我實現與經濟因素等。

 

Read More

 

嘉義母語節

 

語言的根再發芽 嘉義母語生活節登場

 

【記者 林裕恩/嘉義市報導】

 

2025年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與阮劇團聯手推出的 321喝(huah)聲:講予未來聽」母語文化推廣計畫,以「喝聲」為核心意象,象徵市場的吆喝、祖輩的叮嚀與街頭的呼喊。這些聲音不僅是日常的語言痕跡,更承載著嘉義建城321年的歷史文化與情感連結。

 

Read More

 

中正E 604小期文字新聞

 

管樂社辦囤放器材

 

國立中正大學管弦樂社 流行音樂潮中的應對

 

【記者 鄧凱文/中正大學報導】

 

國立中正大學管弦樂社在校園中穩健運作,面對招生與經費挑戰仍持續提升演出水準。積極拓展校外舞台、參加比賽,屢獲佳績。同時透過演出動漫與電影曲目、舉辦互動活動及社群宣傳,吸引學生觀賞。管弦樂社以跨校合作與創新演出,維持古典音樂能見度與影響力。

 

Read More

音樂祭

 

校園社團推動嘉義樂團文化復興

 

【記者 李紹齊/嘉義台南報導】

 

近五年來,台灣獨立樂團文化日漸成熟並普及,北部大城市因擁有龐大聽眾與豐富的展演空間而蓬勃發展,然而嘉義地區雖然並不是都會重鎮,場館稀缺、資源有限,卻憑藉學生社團與地方青年的努力,持續以自發形式推廣地下音樂文化,展現出屬於小城的堅韌與創造力。

 

Read More

 

雲林北港南陽國小

 

想安全通學 導護安全責任該歸屬何方

 

【記者 張蘊安/雲林縣報導】

 

台灣中小學校長期以來會在學童上下學期間安排「導護老師」協助維護通學安全,自「三峽車禍」與高雄國中體育教師遭違規車輛撞擊等案件後,雲林縣北港鎮率先推行「護童專案」,在通學期間加派警力協助維護通行安全,然而實際執行仍面臨許多困難與限制。

 

Read More

四日工作制提議

 

休息時間延長爭議 疲倦成常態 薪資成障礙

 

【記者 潘品希/綜合報導】

 

近日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四日工作制」提案突破附議門檻,再次成為台灣社會的話題。支持者認為,延長休息可改善心理健康、提升幸福感;反對者則憂心薪資減少、產業負擔加重。當倦怠成為多數人的日常,台灣如何在休息與經濟之間找到平衡成為重要課題。

 

Read More

 

嘉義臺語季主視覺

 

嘉義台語季登場《飯桌・民雄》演出家鄉記憶

 

【記者 嚴立恩/嘉義縣報導】

 

「食飯皇帝大」象徵嘉義人對飲食與生活的重視。邁入第三屆的嘉義台語季,透過劇場、走讀與講座等活動,讓台語走出課本、融入日常。青年劇團「白唸了工作室」推出《飯桌・民雄》,以飯桌為象徵,帶領觀眾重溫地方故事與庶民情感,讓語言與記憶再次相遇。

 

Read More

赤崁導覽手冊

 

慢活台南 古蹟觀光

 

【記者 謝薇晴/台南市報導】

 

台南,是台灣最早發展的城市,走在巷弄裡,處處都能看見歷史留下的痕跡。那些年代留下的建築與故事,成了這座城市最珍貴的印記。現在,台南市也把古蹟融入觀光活動中,推出「台南散步導覽」,讓遊客能用輕鬆的步調走進古城街巷,感受歷史與生活交織的魅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