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中正E報第532期

532

影音新聞

「客」不容緩 詔安開嘴獅傳承
詔安客家人大多分布在雲林崙背、二崙、西螺一帶,因地理位置、青年外流等因素,使得文化傳承遇上危機。其中詔安特色的開嘴獅,從以前每一村皆一團的光景,到如今不到四位老師傅能夠出陣。在地的文史協會與舞團以創新方式推廣開嘴獅,希望將文化傳承下去。

【記者 廖葆沅、洪藝晅/雲林崙背報導】

Read More

媒體盼新聞有價 與數位平台共生
網路時代興起的背景下,數位平台無須付錢就能夠透過媒體產製的新聞內容賺錢,而使得新聞媒體和廣告商之間的平衡遭受破壞。在經費縮減的情況下,新聞媒體要維持好的新聞品質更是難事一樁。因此將新聞「有價」化,成了重要的解決方法。

【記者 劉祐呈、廖紀涵/嘉義民雄報導】

Read More

推行反霸凌計畫 落實「霸」免權
在求學階段,同儕間造成的關係霸凌不容忽視。對此,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年將11月定為反霸凌月,並於該月與各校合作,推出「襪!我們不一樣」反霸凌活動,期許參與學生能在穿著不同襪子的過程中,體會到每個個體都應被尊重,都是特別的存在。

【記者 岩祐安、杜凱茹/嘉義市報導】

Read More

竹崎 台灣酪梨的第二個家
竹崎是台灣酪梨第二大產地,種植近二十種不同品種,儘管也有國外來的進口酪梨,但台灣酪梨的品質優良,消費者們還是更喜歡台灣本土種植的酪梨。近年來酪梨也有許多多元又新奇的創新農產品以及新吃法,農民和農會也希望有越來越多人能夠品嘗到酪梨的美味。

【記者 黃伈妙、范姜采晴/嘉義竹崎報導】

Read More

放眼國際 俄烏戰爭課程的啟發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郭靜云在本學期新開設了一堂以俄烏戰爭為主題的課程,目的是為了在台灣的媒體對俄烏戰爭缺乏客觀報導的現況下,透過課程向學生傳達真相、引起對俄烏戰爭的關切,並且培養學生分辨假訊息的能力。

【記者 王仲愷、黃若欣/中正大學報導】

Read More

文字及廣播新聞

在地故事微型展 用照片找回憶
2022
「嘉義人.嘉義事在地故事微型展」日前在嘉義市世賢圖書館開展,展覽將持續到今年1231日止。內容包含2022「嘉義人.嘉義事在地資料徵集活動」所徵集的老照片以及嘉義木都文化產業有關的文物和歷史故事,邀請民眾一同來看展和回憶過去。

【記者 黃郁惠/嘉義市報導】
Read More

學子齊奏 絲竹之聲響嘉義
嘉義民族管弦樂團於2022年舉辦首屆「嘉義國樂節」,規劃一系列跨界藝文展演,邀請樂迷與一般民眾參與。1218日更與嘉義地區各校合作推出「那【倆年】我們的音樂比賽」音樂會,是嘉義地區國樂教育與推廣重要的推手。

【記者 蔡沐芸/嘉義民雄報導】
Read More

舊市場再生 鳳梨會社獲重生
嘉義市垂楊里的仁愛市場,又稱鳳梨會社,本因無人管理已荒廢數十年,市場環境髒亂不堪,直到一百零五年起,嘉義市西區鳳梨會社社區發展協會向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申請「社區規劃師駐地環境改造計畫」,市場才得以重生,並將改造後空間提供給社區居民使用。

【記者 黃百禾/嘉義市報導】
Read More

行銷管理課程  攜手庇護工場
國立中正大學的行銷管理課程,與嘉義縣政府勞工暨青年發展處的五家庇護工場合作,讓修課學生發揮所學,幫助工場行銷宣傳。學生在課堂中不只學到理論知識,還能實行行銷策略,而庇護工場也能藉由行銷課學生的創意與能力,讓更多人投入公益,可謂互利互惠。

【記者 張瑋庭/中正大學報導】
Read More

消除隔閡 僑聯港澳一家親
國立中正大學僑生聯誼會作為中正大學最大的外籍生社團,當中包含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當中占最多的便是來自馬來西亞以及港澳的同學,但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雙方文化上的不同,也就導致了價值觀上的不同,如何消除因此產生的隔閡成了他們必經的課題。

【記者 韓栢希/中正大學報導】
Read More

鴨母寮偷排廢水 居民叫苦
嘉義縣朴子市鴨母寮大排於1129日遭居民發現再度漂浮成群死魚,過去除了死魚更常漂浮豬屎,惡臭環境讓周圍居民不適。上游畜牧場排放廢水已經是多年的困擾,不僅氣味不好,觀感更是不佳,雖多年來居民持續向環保局檢舉反應,問題卻依然存在著。

【記者 鄭喻心/嘉義朴子報導】

Read More

票券三階段實名制提案 遏止黃牛
疫情漸緩,演藝活動開始舉辦,但黃牛票的情況也更加嚴重,甚至出現粉絲遭詐騙的案例,但現在無有效遏止黃牛的法律,因此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出現「購票、取票、入場三階段票券實名制」的提案,希望能改善目前台灣的黃牛亂象。

【記者 周家緯/嘉義縣報導】
Read More

攜嘉帶眷 嘉義眷村生活文化館
近日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規劃將在原建國二村上設立眷村生活文化館,分別在124日和129日在經國新城與嘉義市立博物館舉辦公聽會,聽取原眷村居民與一般民眾對於嘉義眷村生活文化館的期望與想法,未來也會將這些想法融入嘉義眷村生活文化館的設計。

【記者 林柏宇/嘉義市報導】
Read More

屬於他的故事 「新」聲
新住民及新二代在台灣最常遇見的就是語言和文化的問題,嘉義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便提供了許多課程活動及諮詢服務來幫助新住民及新二代融入社會。其中的「新」聲活動能讓新住民、新二代學習錄製Podcast節目,和聽眾分享自己的故事。

【記者 鄭蔚蓉/嘉義市報導】
Read More

跑道上的燈塔 視障陪跑員
視障人士因為生理因素,參與戶外活動的機會較少,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於1999年創立,招募視障人士及陪跑員,希望藉由陪跑員的幫助讓視障朋友一起出門跑步,多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也藉此離開封閉的環境,認識更多新朋友。

【記者 林咏臻/嘉義民雄報導】
Read More

藥材入料理 傳統藥行新面貌
由於時代變遷,近年來許多中藥行都嘗試轉型,將自身經營的中藥結合不同元素,進一步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希望藉由創新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中藥這項古老智慧,願意從不同角度的中藥相關產品,看見中藥行不一樣的可能性。

【記者 李品萱/嘉義市報導】
Read More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