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11/13 C-CLUB 演講]林佳慧/林聰明沙鍋魚頭執行長:「台灣小吃邁向全球--林聰明如何從地方小店成為國際品牌」

公告分類 : 首頁公告

11/13 C-CLUB 演講 #傳播研究專題討論

「台灣小吃邁向全球--林聰明如何從地方小店成為國際品牌」

不論平日或假日,「林聰明沙鍋魚頭」的人潮總是絡繹不絕,經營已逾70年的在地老店,憑著一鍋豬骨高湯搭配豐富食材燉煮的砂鍋菜,佐以酥炸鰱魚頭與特製沙茶醬汁,抓住無數人的味蕾,成為家喻戶曉的嘉義名產。

近年來,「林聰明沙鍋魚頭」的知名度不僅享譽全台,更在2019年登上Netflix原創紀錄片影集《世界小吃》,日前,執行長林佳慧也在洛杉磯宣布與iTaiwan Foods合作,在美國推出多款特色產品,逐步讓台灣美食躍升國際舞台。

11/13的C-Club演講,我們將邀請「林聰明」三代目林佳慧,與我們一同分享地方小吃店的經營故事,以及他如何將這份台灣傳統料理的好味道宣揚到世界各地?

-

講者:林佳慧/林聰明沙鍋魚頭執行長

日期 :11/13(三)

時間 :14:00 - 16:00

地點 :社科院 R227

歡迎踴躍前來聽講!演講海報

✯ 當日演講文字紀錄 ✯

紀錄: 謝長妤 朱珮瑜 林羿蓉

本人照片     本人照片

 

摘要

      林聰明沙鍋魚頭執行長林佳慧完成學業後就返鄉接手家族事業,將嘉義在地小吃推向國際。秉持「寬以待人,路才會長久」的理念,整合家族與行銷團隊意見,創立鮮明品牌形象,並推廣嘉義文化。危機就是轉機,新冠疫情重創餐飲業,而她帶領團隊快速轉型,開發具故事性、可常溫保存及創新產品,打入電商市場,確保品牌競爭力,讓林聰明砂鍋魚頭成為國際上台灣美食代名詞。

 

越本土越國際! 「沙」出悲情中正路成世界之「鍋」

      一提到嘉義美食,直覺聯想的就是「林聰明沙鍋魚頭」,但這強烈的品牌印象,原本只在當地人心中,但因為林聰明沙鍋魚頭現任執行長林佳慧的推廣,讓街邊小吃躍上國際。林佳慧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嘉義,接手家族事業,開始了她的品牌經營之路。林聰明沙鍋魚頭創立於1953年,從振山眼科騎樓下的小攤販起家,以冬菜蝦仁湯和沙鍋魚頭打響知名度,父親從小教她做菜的過程中,灌輸「寬以待人,路才會長久」的理念,讓她知道凡事不要計較太多,吃虧也是佔便宜,秉持著這個理念也造就了現在總是為了社會共好而努力的她。

      接手家族事業後,她認為最大的挑戰是跟自己的父母親當同事,回嘉20多年,前10年總想著「要回台北」,後十年轉念一想若改變不了長輩,就從自身改變做起,幽默的她也自己創作「餐飲二代,接班十誡」以及把爸媽送出國等招數應對,供所有要繼承家業的二代子女參考。她認為雖然很多溝通都是無效溝通,家人之間也因為一起共事產生許多摩擦,但林佳慧將家人和員工凝聚起來並塑成一個團隊,所有事情都互相討論,綜合所有世代的意見,讓林聰明沙鍋魚頭不僅保有原本的靈魂,更創立了鮮明的品牌形象,擴大行銷受眾,成為現在眾人皆知的林聰明沙鍋魚頭。        

林佳慧的阿公林進卿(林聰明沙鍋魚頭第一代創辦人)誤將「砂」字錯寫成「沙」,成為了現在特別的記憶點,林佳慧也將這個化為品牌特色,將「沙」和魚的意象結合,並加上外圍圓圈象徵人與人團聚,設計出結合傳統與現代創意的Logo,另外也建立品牌標語「聰明傳家燴,在地好滋味」,加深大家對品牌的印象,不僅傳遞老一代的記憶,結合下一代的新意,展現老店新風貌。她的目標是讓林聰明成為嘉義甚至台灣的象徵,吸引國際觀光客想要特別為了林聰明來嘉品嚐,成為讓大家都不想錯過的店。2019年,林聰明沙鍋魚頭登上Netflix《世界小吃:亞洲》其中的《台灣嘉義》篇,台灣小吃因而登上國際舞台,同時在上映前,也一同創立品牌辦公室,讓傳統小吃成為國際時尚代名詞。

 

地圖連結來「嘉」呷 女流會社推廣在地商家

為了讓世界看見嘉義,林佳慧策劃了許多活動,她熱愛繪製美食地圖,她認為繪製出不同的繪製出不同的地圖是他快樂的事之一,有些美食地圖結合當時KANO的電影風潮和插畫藝術,讓大家可以像在跑壘一樣吃遍所有嘉義美食之後得到獎勵,不論是遊客或在地人都可以深入體驗嘉義美食文化;有些是製作成美食大富翁地圖,結合嘉義市是畫都的插畫風格,讓大家可以體驗嘉義人文的精彩。

另外,她也出了一本嘉義專屬美食專書《來嘉呷 》,也創刊了「聰明誌」,她出版的書籍《林聰明沙鍋魚頭,家的味道》及《嘉義世界小吃別冊》進一步展示嘉義的美食之美,也成為誠品排行榜的暢銷書,她直觀地傳達嘉義故事,介紹嘉義的小吃和人文,讓顧客能更直接地感受品牌的核心理念與價值。疫情期間,林佳慧與好友創立「嘉義女流會社」,推廣在地直播,並集結所有嘉義商家的商品推出防疫美食包,讓大家在防疫期間依舊可以吃到滿滿屬於嘉義的味道。

這也讓嘉義的商家在疫情期間能共榮,一起協力撐過那段暗淡的時光,她們不僅自己介紹產品,也請嘉義市市長黃敏惠化身SUNNY姊前來直播現場,藉由市長帶來的高流量來做公益,她們希望嘉義在疫情期間也可以展現KANO永不放棄的精神,不能坐以待斃一定要奮力往前進。為嘉義拼搏的精神卻能量滿載,嘉義女性的韌性與團結也因為她們集結了起來,以「女流」象徵對家鄉的溫柔力量,將嘉義的特色發揚光大。

 

「破框」走出嘉義 創新思維永續經營

      「最大的挑戰就是自己」林佳慧所言,最怕就是老顧客買不到,不僅拓展新客源,也要照顧老顧客,2019年推出「MINI SMART」且沒有在網路上行銷宣傳,只在假日本店客滿時,會安排客人前往。林佳慧笑說這是他的實驗場域,店內僅有15個位子不僅還原第一、二代擺攤的場景,也透過全檜木裝潢重現老屋當年風采,不僅提供外帶服務,供餐採取「定食」型態,供應雞肉飯以及沙鍋魚頭組合,不僅一次可享受林聰明招牌餐飲,更讓獨旅之人就可享用的美味。而在2020年遭逢世界之疫,這間店改為電商以及外帶,順利度過難關,甚至業績是正成長。

在疫情後,傳承三代小吃「破框」出走嘉義,積極開拓桃園機場和台南三井等據點,並結合在地文化打造預約制酒吧「聰明吧」,這名字也可以發現出林佳慧對於爸爸的愛,她笑說,聰明吧就是聰明爸爸。

2024年開始致力於推廣永續ESG理念,使用國產、非基改食材及環保載具,推行節能設備。林佳慧笑說,換成有機豆腐成本多了好幾倍,都可以換藍寶堅尼,但能把更好的品質帶給顧客,這都值得,保留傳統小吃攤「食材好」的觀念,與新思維結合,拓展更大的客源,以地方共榮和文化共生的方式,實踐台灣小吃的永續發展。

建立品牌後也跟知名通路合作,像是新光三越、全家、711…等,而這也是建立品牌後所面臨的考驗,小店僅有4至5人,該怎麼和知名廠商合作,林佳慧強調「你覺得你是somebody,他們就會這樣看你」,這裡面包涵個人知識、能耐、以及有智慧的溝通,這之中也代表著品牌建立制度的重要性。

 

建立管理培力制度 祖傳三代好滋味續飄香

林聰明一開始和大多傳統小吃店一樣是沒有菜單,結帳全靠老闆「神算術語」,但為了避免落入「吵架」陷阱,林佳慧建立制度,推出菜單,讓客人一目瞭然,增加與客人間的信任度,林佳慧在管理上注重員工培力,煮出好滋味工作量非常大,做餐飲的都這裡痛那裡痛,為了改善這些情況,選擇增加更多人力,分散風險。

抱持著「讓年輕人留在家鄉」,林佳慧為員工安排許多課程,和嘉義在地劇團阮劇團合作,提供員工淺力開發課程,「上班就像在劇場一樣,客人拿著菜單,菜單就是門票,進來完成一場表演」,透過劇團訓練溝通,在課程中和同事相互了解、體諒,不僅如此還有CPR急救課也成功急救客人,以及英文課來面對國際客人,打造互相學習的環境,減少內部衝突並提升職場的友善度,透過團隊的共同努力,林聰明不僅是一家餐廳,更成為地方小吃文化的品牌代表。

 

結論

      「做熱愛的事情,別輕言放棄,時間絕對不要浪費在不喜歡的事情。」林佳慧返鄉後的20多年,雖然在工作中時常與家人爭吵,一度氣到想拋下一切回台北工作,但這些氣話背後,其實隱藏了對家人的深深愛意。她回到嘉義後,一做就是20年,這份堅持就像林聰明沙鍋魚頭的招牌菜「冬菜蝦仁湯」,傳承自第一代的經典美味,乳白色的清湯,入口清甜回甘,簡單卻蘊含深意,猶如她對家人與家鄉的愛,細膩悠長,代代傳承。從嘉義的在地小吃開始,林聰明沙鍋魚頭一路走向國際舞台,成為許多國際觀光客到台灣的第一站,「林聰明沙鍋魚頭」已成為台灣美食的代名詞,在國際上綻放光芒。

 

 問答Q&A 

Q:疫情期間對餐飲業的衝擊非常大,您認為能撐過疫情的關鍵是什麼?

A:疫情帶來的挑戰讓我們看到,所有的機會都是在問題中萌生的,而要抓住機會,必須提前準備。我一直認為餐飲業要存活和成長,關鍵在於能夠靈活應變、願意接受改變。舉例來說,隨著電商和外送平台的流行,當外送平台剛進入嘉義時,許多店家對平台的抽成感到驚訝和疑慮,認為利潤會受到影響,無法負荷。

然而,第一時間我就告訴我的同事們:「我們要加入外送平台。」當時我父親認為,外送平台對店家不利,如果是他就不會做,我選擇了堅持,更是我對「不放棄任何機會」的信念。我相信如果別人可以做,我們也可以做。透過這樣的轉型,我讓我的團隊及早適應了數位化和外送市場的需求。在疫情期間,許多餐飲業者面臨客源銳減的困境,而我們已經成功完成了轉型,並且將業務重點轉向電商和外帶,讓所有員工投入到線上營運中。

此外為了適應新的消費趨勢,我也帶領團隊開發了符合現代需求的產品,我認為產品開發有四個關鍵要素:

1.口味必須及格:無論是電商還是線下銷售,口味是產品的核心,必須符合消費者的期待。

2.故事性和包裝:我們不僅賣產品,更是將品牌的故事融入其中,創造讓人產生情感聯結的包裝。

3.適合常溫保存:為了方便配送和消費者存放,產品需符合常溫保存的需求。

4.創意內餡:傳統小吃與創新內餡的結合,讓產品更具吸引力,能滿足顧客對口味的渴望。

透過這些轉型準備,我們不僅撐過疫情,也讓品牌應變力和競爭力大幅提升。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