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2011國際講座演講紀錄】John D. Peters

2011年中正電傳所國際講座

Dr. John D. Peters 參訪演講

愛荷華大學傳播研究系講座教授Dr. John D. Peter應中正大學傳播系及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邀請,至台灣進行為期一週的學術交流。時間是100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在台期間,他分別於中正大學傳播系進行兩場公開演講,以及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進行一場公開演講。

在中正大學的兩場演講,分別針對大學部同學以及研究所同學設計了兩個講題,在中正大學的第一場演講,於11月1日下午2時,在社科院207教室舉行,講題為The Oldnesss of New Media。在這場演講中,Dr. Peters以Google的搜尋引擎作為切入點,強調網際網路搜尋引擎這項科技,在溝通或者傳播形式上的特殊性。Peters主張,Google搜尋引擎涵蓋甚廣的資訊蒐集功能,雖然具革命性的改變了使用者近用知識的本質,使得電腦的資訊檢索功能,取代了圖書館或者書籍閱讀等系統化的知識累積。但當Google號稱具有如上帝般搜覽全球知識的能力,就溝通形式特性上,卻是大眾傳播年代裡,諸多電傳媒介如留聲機、收音機,與電影電視等媒介的融合。單就時間的紀錄,以及空間距離的消弭等,這些早先出現的電傳媒介已經巨幅改變了人類的認知模式,而電腦中介傳播,僅是在既有的時空意涵上,重新組裝了寫作、視覺與聽覺的體驗過程。

中正大學的第二場演講(11月2日下午2時),以及在世新大學的第三場演講(11月4日上午10時,於世新大學禮堂A201會議室),Peters的主題是Horizons of Media Theory, Yesterday and Today.在這個講題裡,Peters邀請大家重新思考「媒介」的意涵。他強調,媒介理論應該跨越科技中介的格局,在人類生活中,重新思考媒介與人類文明發展更廣闊的連結,例如語言溝通做為媒介的重要性。他並以時鐘、月曆、火,以及高塔為例子,說明這些人類的發明,如何除了功能性的作為時間與空間的指標外,也發揮創造人類交流溝通形式的意涵,他稱這些媒介為「後勤」媒介,因為這些人類的發明,雖然沒有承載或者傳遞意義的作用,卻「框架」了人類生活,使得日常生活的面向產生具體的意涵。他因此也主張媒介不僅僅是傳遞意義的通路或者頻道,媒介是人類生活的條件、無從逃避的命運,也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John Peters以傳播思想史研究著稱,在仍以實證研究為主流的美國傳播研究學術圈,他的研究不拘泥於既有傳播理論或語彙,他旁徵博引,將哲學、神學、法學與文學等融匯於他對於傳播這個關鍵字眼的概念建構中。雖然他的著作因為涵蓋人文知識甚廣,並不平易近人,但本次受邀來台的三場演講中,他已相當淺顯易懂的說明方式,將對於傳播的想法,透過圖片的方式深入淺出的剖析。

本次活動,除了藉由演講引介Peters的學術思想,增進交流,Peters也將此行的第一場演講主題The Oldness of New Media,書寫成一篇論文,將收錄於世新大學傳播學院出版的傳播研究與實踐期刊第三期(2012年1月出刊),同時,在當期中,世新大學口傳系的夏春祥老師,亦將發表一篇John Peters的專書Speaking into the Air的書評,作為回應。

 

現場照片: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