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中正E報第600期

公告分類 : 首頁公告

中正E 600小期ETV

 

600小期封面

 

600小期ETV

 

歡迎收看第600小期ETV,本期為您帶來以下報導:

1. 滿園文旦成廢果 農民收成化泡影?

2. 文組出路何在?

3. 婦幼展小被被 安心陪伴成焦點

4.「勞」權意識「動」起來公部門實習立標竿

 

Read More

 

中正E 600小期廣播新聞

 

再耕園宗旨

 

翻轉障礙人生 庇護工場創造就業機會

 

【記者 張啟敏/嘉義報導】

 

在嘉義市西區,有一個默默耕耘身心障礙者就業的園地──再耕園。園長吳愛雯表示,再耕園成立之初,就以「給魚吃不如教其捕魚、進而協助賣魚」為核心理念,期望透過就業支持,幫助障礙者在經濟壓力下找到生存與自立的出口。

 

Read More

遊客體驗循環農業

 

後疫情旅遊新選擇一正念旅遊成熱潮

 

【記者 林裕恩/綜合報導】

 

你是否曾經在旅行途中,忙著拍照、查景點,回家後卻發現對整個行程的記憶只剩下幾張影像?近年來,有一種新型態的旅遊方式正在發酵,回歸了旅行最初的意義,不再只是「去過那裡」,而是講求「真實感受當下」專注於每一步、每一刻的感受。

 

Read More

 

申請入學管道占比

 

學習歷程誇大風波 我們的申請制度怎麼了

 

【記者 林佳穎/綜合報導

 

今年五月,台中市一名被四間醫學系錄取的學生,被爆出備審資料中有一項競賽的獎項名稱有造假嫌疑,遭到四所學校撤銷錄取資格,引發各界譁然。在風波過後,社會上掀起對台灣目前教育風氣與申請制度的反思,也開始檢視思考目前學習歷程制度不足之處。

 

Read More

 

中正E 600小期文字新聞

 

木材體驗課程

 

循環再利用-福樟良材木創工坊

 

【記者 陳珈諺/嘉義市報導】

 

嘉義的「舊屋力計畫」為閒置的老屋注入新生命,福樟良材讓歷史悠久的嘉義監獄宿舍重生。嘉義素有「木都」之稱,見證台灣木材發展的重要歷程。此次改造不僅重現建築風貌,更結合木材工藝與手作體驗,讓民眾透過手做體驗認識嘉義的木材文化與歷史。

 

Read More

新港生炒鴨肉羹

 

新港鴨肉羹 老店家族傳承味道

 

【記者 葉宥辰/嘉義新港報導】

 

提到嘉義新港,除了奉天宮香火鼎盛,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庶民美食代表,便是鴨肉羹。自民國五十五年由總鋪師黃金和先生在奉天宮前創製以來,鴨肉羹已在地方深耕超過一甲子,成為新港人心中的日常味道,也吸引遊客慕名前來品嚐。

 

Read More

 

刻印阿伯

 

87歲的慢工深情 手寫印章的溫度

 

【記者 林芷妍/嘉義市報導】

 

原本乏人問津的老字號刻印店,因一篇貼文爆紅,一夕之間成為網友朝聖的熱門地點。網友表示臨時需要印章,才意外走進這家店,才發現師傅不用電腦排版,而是以手寫搭配光雕機的方式製作印章。在電腦刻印普及的年代,這家堅持手寫雕刻的印章店顯得格外獨特。

 

Read More

國術館匾額

 

手感傳承 國術館的療癒之道

 

【記者 蕭羽蔓/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和平路上有一間深耕在地將近四十年的國術館,專注於傳統整復與推拿服務,承載著地方居民的信任與記憶。第四代傳人劉庭瑋接手後,不僅承襲父輩累積的精湛手藝與口碑,也親自投入老屋修繕,讓這座承載歲月記憶的國術館在傳統與新意之間展現出全新的風貌。

 

Read More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