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6/5 C-CLUB 演講]王嵩音/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我的學思與教學」

6/5 C-CLUB 演講  #傳播研究專題討論

「我的學思與教學」

這學期CC演講重中之重的重頭戲是本系資深教師王嵩音教授的專題演講,二十多年來的教學與研究不僅備受肯定,也深受學生愛戴,王老師是怎麼辦到的?你以為「政治傳播」或是「研究方法」?當然不是,王老師可是多才多藝呢!王老師什麼時候來中正?來到這裡有什麼神奇遭遇?為什麼她會對學生這麼好?!

系列講座的最終場將由王老師親自分享她的「學思與教學」,數十年的功力與經歷將現此時,怎能錯過!
-
講者:王嵩音 /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日期 :6/5(三)
時間 :14:00 - 16:00
地點 :社科院 R227
歡迎踴躍前來聽講!

 

CC

 

✯ 當日演講文字紀錄 ✯

 紀錄:陳芊綺

  

嵩音老師的畢業分享會

1987年,王嵩音老師拿到美國南伊利諾大學的新聞與傳播博士,嵩音老師和大家分享當時專寫論文的甘苦談,提到當時傳播人一定懂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嵩音老師說,她過去就是運用使用與滿足理論在自己理論,即便過了30年餘年,使用與滿足理論依舊歷久彌新,仍然可以運用在新科技、新媒體等議題中。

 

嵩音老師的研究回憶錄:橫跨政治傳播、弱勢社群傳播、家庭傳播

圖一 王嵩音老師的研究領域

從美國返台後,嵩音老師就在政治傳播領域深耕,2002年嵩音老師寫的一篇論文「總統參選人夫人媒介形象呈現之初探-以連方瑀,吳淑珍,陳萬水為例」,當時並沒有人想到可以將總統參選人夫人的形象作為主題,老師也邀請了在場同學、老師一同猜測幾個形容詞分別代表哪個參選人夫人。有了網路後,王嵩音的研究也轉向以網路、社群媒體的政治傳播研究,在該領域有著重大的貢獻。

提到弱勢社群傳播,嵩音老師笑說其實自己跟原住民八竿子打不著,一切都是因為緣分,在一次到蘭嶼的研究接觸到了原住民朋友,嵩音老師發現當時的傳播資源分配不均,也希望知道原住民的真實形象與媒體所建構的形象有何差異,因此申請了研究計畫。嵩音老師將形象理論、媒介建構社會真實理論作為研究基礎,除了研究之餘,嵩音老師也出了一本「台灣原住民與新聞媒介」專書,讓後續有意願繼續深耕此領域的人參考。她對於弱勢社群傳播領域的貢獻,並獲得第25屆曾虛白新聞學術著作獎。

除了原住民外,嵩音老師也關注性別議題,她以女性記者為例,探討個人在職場上的自我認同,也以胡瓜強暴案為例,討論新聞媒體對於性暴力新聞的解讀。嵩音老師提到,綜觀近十年的新聞資料,可以發現社會、媒體對於性騷擾還是有許多迷思,然而近年metoo運動的興起,確實也影響了新聞媒體報導的方式。

而會開始研究家庭傳播領域,嵩音老師說是因為個人的人生進入新的階段,如何教育小孩?該如何管理小孩的網路使用?該如何維護遠距離的親子關係?對他來說都是新課題,嵩音老師以網路使用為例,和大家分享如何介入小孩的網路使用,才不至於讓親子關係惡化。在教學研究領域回顧的尾聲,嵩音老師也和同學分享,現在的資料庫都是非常好用的研究工具,這些資料皆是具有準確性與公信力,即便退休後,她還是會繼續使用,哪一天有靈感又會想繼續做研究也說不定!

春風化雨37載 回顧熱愛的教學生涯

在美國完成學業後,嵩音老師回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淡江大學指導學生實習媒體《北海岸週刊》,當時網路尚未普及,學生得跑遍整個北海岸進行採訪,在出刊前挑燈夜戰無法回家是家常便飯,這段歷程對於嵩音老師來說是第一大震撼,但也因此留下了一段珍貴的經歷。離開淡江大學後,到了香港中文大學擔任客座教授(1989-1990),經歷了中國的六四,因緣際會認識了很多其他的學者,這對嵩音老師說無疑是一段難忘的回憶。後來受邀到政戰新聞所裡教書,底下上課的學生每一個看起來都是年紀較長的高階軍官,對於當時還很年輕的嵩音老師來說,是第二大震撼,但嵩音老師依舊兢兢業業地教了15年,累積了許多人脈,即便現在離開多年,仍受邀回去參加研討會。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談到個人的教學理念,嵩音老師認為作為老師,必須以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特質、長才不同,即便學生當下無法理解,她仍會耐心地解釋給學生聽。嵩音老師喜歡讓學生自己報告,上課跟學生一來一往地互動、問答,這樣的學習成效才顯著。

嵩音老師也分享個人的教學策略,喜歡營造活潑的學習氣氛,如規定學生若上課遲到或者忘記帶課本,下課時就必須安排一項表演節目,以這種軟性方式規範上課規矩,反而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此外,多媒體教材也是她常使用的工具,如電影丈量世界、麥胖報告、請問總統先生等,能讓學生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課堂所學。

嵩音老師送給學生的三心:愛心、關心、同理心

嵩音老師坦言,自己非常愛學生,不管是生活中遇到的大小事、家庭關係、感情問題都可以來跟老師聊聊,女兒還因此抱怨媽媽太愛學生了。而課堂上,若發現有時常缺課的學生,嵩音老師也會特別關注他們,希望知道學生是否在生活上遇到了什麼困難,自己是否可以給予幫助。教學37年來,教過的學生三千多人,嵩音老師有自信地說,這些學生名字她幾乎都記得,即便忘記名字,看到臉也會知道這是自己的學生,現在即將退休,老師笑說這也能夠訓練自己將來不失智的好方法。回歸到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嵩音老師認為,每個學生狀況都不同,她秉持著「同理」的角度跟學生相處,盡量做到換位思考。最後,嵩音老師也勉勵同學能儘早完成學業,在論文上若有什麼問題還是可以寫信給她,不論是學業或是私人生活,老師都很願意傾聽,假設畢業要寫推薦函也沒問題!

圖二 王嵩音老師對於學生的疼愛

 

 問答Q&A 

(蔡崇隆老師)

Q:王老師在教學職場上樹立了某種王嵩音障礙,剛剛分享的東西不要說超越,要達到都蠻困難的,不過我覺得我們中正傳播的老師已經很努力了。但我有一個疑問是說,我們做紀錄片看過各種人,其實我不太相信說有人可以這麼正面、能量很強,但是王老師感覺就是這樣,好像能量永遠都是很飽滿,所以想問王老師不管於公於私有沒有遇到什麼重大的挫折?這個挫折讓你很痛或很傷,覺得有點沒辦法爬上來的?是怎麼克服的?

A:挫折一定是有的,像之前寫的那一本書,本來應該會要升等,不過竟然沒過,因為外審過了,照理來說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因為淡江當時的制度問題,導致我延後升副教授。這件事影響了當時的心情,但隔年申請上之後我就來中正了。此外,當時曾任學會理事長時,因為交接後也出了許多問題,但後來告訴自己在職場上不要越界,謹守個人該做的事。同學出社會後,外面職場也未必像學校這麼單純,大家要學習如何明哲保身,盡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跟任何人都保持一點距離。

(張時健老師)

Q:聽完嵩音老師分享有點慚愧,覺得自己真的應該要更加努力。我在課堂上有跟同學談到一個主題是職涯的發展。嵩音老師看過那麼多學生,也看到學生的潛力,那我一直在上課的時候會想到一件事情,我請同學去做工作者調查,會請他們問一個問題跟教育背景調查,他們會去問跟工作者跟教育背景有無關係,他們會傾向得到一個結論是「無關係」。那不知道嵩音老師怎麼去理解這個在學職涯方向跟他後續的發展。

A:其實我覺得沒什麼關係,因為我覺得就這樣講一個學生就是盡量的學,你出去什麼工作都有,傳播的好處,就是各行各業都可以勝任。只要會寫會說,哪個工作不要你啊!你會寫作、會說服人,什麼工作不能做,很多行業都注重「溝通」技巧,我的學生遍佈各行各業,有的當人資訓練師,有的當人資長,也有管理師、醫院公關、企業公關等。也不一定要念研究所,這些先工作的人,之後都會自己去進修,自主學習很重要,我退休以後也想多學東西,這樣也比較不會失智。

(簡妙如老師)

Q:看到嵩音老師的回顧很感人,有終生保固還有售後服務,老師怎麼記得住三千多個學生,真的很不容易!那在這個37年的跨度裡,請嵩音老師掃描一下自己的CPU,在這些年來學生一直都在變,作為老師也因此對不同世代的學生要有所調整,嵩音老師面對這些都是如何調整的?

A:在面對不同世代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方式處理,雖然會有這種學生一代不如一代的想法,但還是回到剛剛「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以前研究方法課業較重,但現在學生無法負擔,那我就減少作業量。學生會變,那老師就跟著變,即便學生功課不好,我還是歡迎學生來找我!成績不好不代表未來失敗,每個人的成就都是看自己的努力,不需要跟其他人做比較。但其實現在的學生,也是這社會所塑造的,要如何改變低薪這個狀況?老實說,真的無能為力,並非每個人都是理工人才,但也不能因此妄自菲薄,只要努力,目標就可以完成,同學你們論文也一定可以寫得完!

Q:老師我有一個問題,其實我覺得我在中正傳播非常的幸運,因為我看到很多人就是完成他的使命,他們一輩子就是做一件事,有依歸的感覺。我想問老師說是怎麼去找到這種感覺?怎麼立志去當老師?過程是怎麼樣?

A:謝謝,我其實本來根本沒有想當老師,高中就立志想念新聞傳播,但沒有考上政大新聞傳播,我只考上輔大,但是輔大是私立的我唸不起,所以我就唸了公立學校的外文系。大學二年級就把托福考完,一畢業我就出國了,到了美國密蘇里大學念新聞,那兩年真的影響我很大,未來想進到新聞業工作。但那時候的老師鼓勵我念博士班,我申請上了南伊利諾大學,很順利的拿到了學位了。唸書的過程,我真的很認真,要讀書、要拿學位我都很努力,覺得有了目標,就想辦法完成。拿到博士回台灣之後,也不是那麼順利找到工作,在進入淡江工作之前,我還曾經到輔大兼課一年,我去教電算機概論,我真的完全不通,那時候自己就現學現賣,花了一個禮拜備課,結果還蠻成功的,學生反應也都還不錯。

我之所以不喜歡教書,是因為我從小就很討厭老師,雖然我以前算是好學生,都是當班長,但因為小時候的老師都很威權,高高在上的態度,讓我很討厭。所以我都很警惕自己,不能成為以前自己討厭的那種老師,我要跟學生一樣,我們都是人,希望能跟學生教學相長。

(戴皖文老師)

Q:我們辦公室在隔壁,常常看到嵩音老師都一直在辦公室裡,非常認真在教學上。蠻好奇中正是否有個制度可以把像嵩音老師這樣留在學校裡面,讓更多學生得到愛。因為之後可能就輪到我要退休,那蠻好奇嵩音老師退休後有什麼規劃,可以跟大家分享?

A:後續的規劃也沒有很確定,但是大概想到因為我教書教太久了,我不要再教了,所以不要再叫我來兼課。我想去當學生,可能會去上一些比較休閒的課,音樂啊、舞蹈啊等等,因為我覺得小時候的缺憾就是家境沒有那麼好,沒辦法學這些東西,所以我也會讓我的女兒去學這些,再來就是我可能為去做一些對社會有幫助的事,志工啊等等,盡量還可以對社會有些貢獻,讓生活不至於太無聊。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