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香港的新聞人:交會與影響》
紀錄: 蔣泳銓
本演講邀請兩位講者,分別是前鏡電視國際中心副總監陳雪慧和光傳媒的總編輯梁嘉麗,台灣傳播學會理事長洪貞玲擔任主持人,就台灣與香港新聞工作展開了一場深度討論。透過這次研討,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台灣與香港新聞工作的歷史發展,同時也能夠認識到離散媒體的營運特色,以及兩地新聞工作者所應堅守的責任。
過去、現在及未來
台灣傳播學會理事長洪貞玲一開場向現場年輕一代的參與者,講述了台灣跟香港的媒體交流的近代史,從2000年開始,在這十年間,台灣、香港和中國各有發展,但在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對傳媒逐漸產生衝擊,2020年香港實施國安法,蘋果日報兩度被搜索,最終在2021年6月24日正式宣告停止營運。同時,她也表示,日前通過香港基本法23條,可能會造成香港新聞自由一去不復,即使如此,透過兩位資深新聞工作者的分享,可以回溯過去20年間台港媒體交會的歷史,並希望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共同思考台灣和香港傳統媒體的發展。
陳雪慧-香港新聞人教會我的事
政治大學新聞系,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畢業的陳雪慧,曾有兩次赴香港傳媒工作的經歷,分別跨越了英國的香港和中國的香港,她的職業生涯與時代潮流緊密相扣,恰逢關鍵時刻遇到重要人物,引領她踏上了這段引人入勝的港台交匯新聞之旅。
1993年,隨著鄧小平九二南巡後,台灣開始向香港投資,媒體產業迅速蓬勃發展。她暸解到民主是一門好生意,而新聞媒體正是資訊產業的重要一環,因此,決定踏入了這個領域。香港的新聞界教導了她兩岸關係的密切程度影響著整個行業。例如,台灣的電視開放政策出現媒體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性,在香港,媒體公司多為上市公司,而台灣則以中小企業居多,因此經營方式有所不同。而在資金流動上,TVBS屬於台資,而TVB則是港資,其經營模式各有特色,媒體轉型對新聞工作的機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政治局勢變化和新聞生態也是重要因素,而在香港,廉政公署(ICAC)扮演著影響媒體產業的重要角色。
陳雪慧分享了一段文化差異的經歷。在香港,接受超過500港幣的禮物可能會被舉報,例如,她提到了,在香港媒體行業收到中秋節贈送的月餅,會立即被主管要求退還,甚至有同事因為一包肉乾,都有可能引起賄賂之嫌,顯示當地法規對禮物收受的嚴格規定,這讓她體會到不同地區的法規和工作文化之間的差異。
最後,陳雪慧解釋說為什麼台灣的科技業文化,能夠衝出國際,具備競爭力,這也與台積電的企業文化有所關聯,它的成功之道,在於把製造業做成服務業,它能夠替客戶客製化,滿足客戶的需求,而當時的香港之所以能走向全球化的時代,同樣在於他們把媒體當作服務業,台灣媒體業也應該效仿這一模式,將製造業轉型為服務業,並利用科技優勢提升內容品質,為台灣媒體業帶來更多競爭力。她同時鼓勵年輕人抓住眼前的機遇,因為她深信這是台灣媒體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梁嘉麗-在黑暗中發出一點光
梁嘉麗於2023年4月創立了光傳媒,她說,之所以會創立光傳媒是因為香港近年政治的發展,使許多香港人感到沮喪,但同時仍有許多香港人在不同領域默默努力,這些人群就像一絲絲的光亮,彼此相互鼓勵,然而,若彼此無法見到對方,火苗就可能很快熄滅,光傳媒的成立旨在講述這些奉獻者的故事。
去年至今,光傳媒已完成1000多篇報導,其中深度報導與獨家數據整理超過50篇。70%的讀者來自香港,其餘讀者則分佈於台灣、英國、加拿大等地。報導主題主要聚焦於香港內部事務,例如最近的23條法案,以及國際新聞,特別是描述外國媒體如何看待香港或中國。光傳媒也致力於深度報導,希望報導一些在香港主流媒體難以觸及的議題,例如《幸彤在監獄》這樣的政治紀錄片在香港無法播放,光傳媒提供了報導這類內容的平台,也體現了光傳媒的價值。此外,光傳媒也關注香港區議會的報導,嘗試報導那些被主流媒體忽略的候選人,以深入了解他們的政治理念。
梁嘉麗提到在全球各地,離散媒體都面臨著相似困境,尤其是香港的離散媒體或流亡媒體,至今仍未找到最佳解決方法來吸引讀者,導致此狀況的原因有許多,例如讀者和受訪者都受到了「恐懼」的影響,讀者擔心被視為境外勢力的支持者,受訪者則擔心批評政府招致惡果。另一個困境是,記者匿名化也造成了信任關係的挑戰,在採訪中,記者和受訪者之間的信任至關重要,但當記者因政治因素,保護自我身份而匿名時,雙方就難以建立信任。這種情況在針對台灣地區的報導中也同樣存在,由於其他記者無法公開身份,因此訪問通常由梁嘉麗單獨進行,顯然這樣的做法導致效率低下,並且受局限。
Q&A
Q1:蘋果日報對於市場是有一定的影響性,但也因為它的報導往往是商業性發展,所以娛樂報導的狗仔隊也變得越來越猖狂,導致新聞的呈現越來越兩極化,因此,想知道蘋果日報對於台灣帶來了什麼影響?
陳雪慧A:這方面其實要了解到底是誰被影響?以及到底影響了什麼?例如有一次我的主管叫我去帶娛樂組,因為主管認為原有的娛樂新聞過於「公關」性質。希望能用調查組的方式來促進娛樂新聞 ,提供真實和全面的報導。所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同上述提到香港勝在有ICAC,但發生現在這樣的情況,也敗在有ICAC,這足以證明任何技術革新所帶來的影響,是根據你如何使用那個工具。
Q2:我是一名台灣人,有幸在一家香港成立的中文網路媒體實習了兩、三年的時間。然而,遺憾的是,面對國安法實施所帶來的影響,我感到有些無力及迷茫,且由於隔著海峽,不確定自己能夠做些什麼,導致神經也變得緊繃。但我仍然希望能繼續關注香港的議題。因此,我想請教總編輯和前輩們,是否有什麼建議可以幫助我處理這種情況,或者調適自己的心態?
陳雪慧A:我理解你對這些擔憂的感受。對於那些香港的夥伴,他們的勇氣確實令人敬佩。他們可能有家人仍然留在香港,因此無法離開,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決心。對於台灣的下一代年輕人,我希望他們不必像香港的新聞工作者那樣為揭露被掩蓋的真相而奔波。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以及在座的年輕朋友們,都能夠在台灣找到安定和歸屬感,因為台灣就是我們的家。
梁嘉麗A:其實我來之前想了很久,因為23條的成立,到底應否來參與這次的演講,但假如我們已經在一個自由的地方,享受自由的空氣,若依然自我審查,繼續白色恐怖自己,那麼我為什麼要離開香港,為什麼要來到台灣去創立媒體?所以我覺得如果你在一塊自由的土地上,可以投票的土地上,那你就要掌握你的自由,當然恐懼是個人的,是具情緒面的,但理智上你要告訴自己,為什麼我要害怕,一旦害怕,又會導致什麼結果?這就是一場理性和感性的鬥爭,如果你真的害怕,沒關係,你可以停下來,但如果你的理性獲得勝利,那你就不可以被這種恐懼所吞沒,你現在的煩惱,會是你人生一個重要的課題。